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

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之七

<讀書> 每個孩子都是神學家 第九章

本章非常非常精彩,光看題目「跟年輕人談罪」,就知道這是多麽直接的進入核心部分。其實,今天的青少契,我就試著運用從本章所得到的,配合馬太二十三章,與大家一起討論。

可以實驗一下,如果有機帶小組,問問大家:「什麼是罪?」幾乎都說成「犯的罪」。若是如此,我們真是犯罪的天才,無法不犯罪,那這樣,可能導致兩種情形:一,是認不完的罪,於是借重教條式的處理;二,是對罪無感,「耶穌的寶血洗淨我的罪」變成擋箭牌。

前者變得嘗試以功德代替救恩,後者則有漸漸偏向世俗化的危險。如果我們不試著分辨,也許便無法體基督在十架上究竟成了什麼?本章真是值得一看再看!

如果持續被人數、出席率綁住事工者的手腳的話(而這也成了事工者的壓力的話),帶領門徒可能只停在「受洗」及「穩定參加聚」而已。問題是,當十字架「闖入」(第六章)我那本來邁向死亡的終局,導向永生之後,我並沒有脫離罪的世界;相反的,我仍活在罪的世界,並且仍在犯罪。

然而,十字架給我的永恆的盼望幫助我,不斷奮戰,在死亡與永生當中擺盪,當我深刻的感到無力及失望,以致從心底發出深沉的呼求:「主啊!救我!我有罪!」的時候---救恩產生了意義。

這個擺盪的過程,正是要與青少年一同經歷,等待他呼喊:「主啊!救我!」這是受洗及穩定聚不一定帶往的地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