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

如何閱讀一本書? 三

真理,這兩字聽來真美卻又遙遠。


如何閱讀一本書? 提到了當讀者在讀一本書時,他毫無疑問是在跟書在對話,甚至他還可以跟那本書「辯論」。因為讀者可能不同意書中的某一觀點。但要注意的是,讀者和作者雙方 是要在相同的知識基礎下對話。最不可取的是讀者尚未通盤了解作者想表達出的全貌,或是根本沒看完那本書,就直接下結論:我不同意,而又無法說出一套理性的 論證。

如何閱讀一本書? 舉了一個例子:

在柏拉圖的《會飲篇》(Symposium)中,有一段對話:
「我不能反駁你,蘇格拉底,」阿加頓說:「讓我們假設你說的都對好了。」
「阿加頓,你該說你不能反駁真理,因為蘇格拉底是很容易被反駁的。」(p.147)

真理,這兩字聽來真美卻又遙遠。有話說:「真理是越辯越明。」可是辯論真理簡直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任務,因為辯論雙方很容易產生怒氣,尤其一方又是長輩的 話。在我自己的生活圈,常常遇到需討論的部分應該算是神學。人那麼渺小,神那麼偉大浩瀚,我們的小腦袋想不透神的啟示,這應該是很正常的;兩個人或更多在 渴慕聖經真理的美好氣氛下互相衝撞觀念,這應該是很美的事吧?那怎麼會變成,我必須完全聽你的,不能提問,不能質疑,不能辯論,就因為你是我的長輩?或是,我說的是擷取自某位大牧師的論點,你不應該堅持你自己的,你應該謙卑下來。

這在教會裡屢見不鮮。可是說到謙卑,還不如說出「蘇格拉底是很容易被反駁的」的蘇格拉底謙卑。真理,怎麼會再加上但書呢?說:「好,我知道你講的有道理,但是你說你的、我說我的,大家要聽誰的?所以先聽我的好不好?就這樣,不用再講了。」這種話不是很怪嗎?

有些學者出書或在部落格寫文章是很需要勇氣的,除了是抒發己見之外,他們也要面對公評。曾在一聖經學者的部落格看過一串討論列,有一位訪客只看了文章標題 就留言砲轟該學者的神學觀點偏差。而該學者的回覆是:「請您先讀完我的文章,再請發表意見。」結果那訪客又留了言說:「為什麼要看?我沒有時間。」該學者 回覆:「您只要分一點點留言的時間閱讀就可以了。」

那訪客的留言極妙:「我不想看,不過我可以找教會年輕的弟兄來讀,再請他告訴我文章寫了什麼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