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

得不到回報的愛 讀《愛我,不愛我:從神學看單戀的倫理學》參


如果每個苦痛都帶著祢榮耀的目的……那它必須是痛到無法被忽視的程度!使我不得不調整腳步,它要牽引我看見在它背後的 祢。You will fill me with joy in your presence
Ps.16:11 這是生命之道。


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

得不到回報的愛 讀《愛我,不愛我:從神學看單戀的倫理學》貳

        在這兩天跟新教會的許多人的自我介紹中,我都提到了自己是個內向、安靜,有社交障礙的人。我想,這次的單戀經驗也更了解自己,是個外表平淡、內心澎湃的人,也就是說,(也許這樣不好)我真的等著某個人願意深入的瞭解我,愛上我的內涵⋯⋯

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

得不到回報的愛 讀《愛我,不愛我:從神學看單戀的倫理學》壹

        目前書讀到三分之一,很多反省。即使作者是為福音而選擇保持單身的學者,在書中她也一再強調新約的基督徒,單身是更好的,可是書中仍是很清楚地說明基督徒若想進入婚姻的正確態度。我是呢,一邊隨著作者的文字讀下去,也一邊被檢討著自己的婚姻態度。

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

《點燃禱告之火》心得整理



1/13
詩篇第九十七篇以「耶和華作王」為起首。請以這句話作為開頭和結尾,創作一首充滿讚美的禱告詩詞、歌曲或短文。——節錄自《點燃禱告之火》,頁34

書本的第一章結尾,有一段靈修練習,我試著寫了:

耶和華作王,
我時常在禱告中,說出我要將主權交給神,
這會不會是逃避應負的責任的方法?
但對於將來何去何從,
我一點主意也沒有。
祂是王,祂已拆毀了我生命中很多自信;
祂是王,祂正在重建我的生命——按祂的樣式

1/17
要擁有屬靈的心⋯⋯就必須認真操練以屬天的事為樂⋯⋯尤其是要以在神右手邊的基督為樂。—節錄自巴刻、凱奈絲著,《點燃禱告之火》,校園,頁90

我猜類似上面所節錄的句子,說不定早在好幾本書裡看過好多遍了,但從沒有一次像我剛剛邊看邊問自己這樣:我會在默想主耶穌的時候快樂地咯咯笑嗎?咯咯笑很奇怪嗎?如果談過戀愛的人就不陌生了:想到對方的時候就會咯咯笑!好希望每天想到耶穌,就會快樂!

1/20
⋯⋯禱告是神兒女新的本性;他們看見自己需要憐憫和恩典,感到自身的空虛和軟弱。他們別無他法,他們必須禱告。—節錄自《點燃禱告之火》,頁8

還記得這學期參訪真理堂新店會堂時,有同學問主任牧師:「該怎麼讓會友喜歡禱告?」當時,牧師的回答是,「當你把聖經中所有有關禱告有什麼好處的經文搜集起來,好好的教導會眾,大家自然就喜歡禱告。」

當時立刻將此回答記在秘密筆記本中,作為將來寫作業的材料之一。(噗)感謝主,之後的學期我居然就進入一種「不禱告,就走不出房間去上課」的狀態,深刻地體會到—

喜歡禱告或是將禱告當作必辦事項的最強大動機,不見得是來自於禱告會得什麼好處;而是來自於無助。

1/28
        儘管我們可以期望禱告從此變得更加坦誠和深入,但「容易」一詞絕不能用來形容真正的禱告。⋯⋯我們常對自己存有大量的假象。我們一再地認為,不論對自己或對神都誠實無欺;然而,事實上,我們卻是不斷地作假。--節錄自《點燃禱告之火》,頁192
         因為很看重某個人,所以你再怎麼氣他,也知道能讓自己脫離無止盡的低潮情緒裡的唯一方法,是低頭在神的面前,為那個很看重的人祝福、禱告。這是很難很難的部分,因為會發現自己在神的注視下,你根本不想開口為那人禱告的心情暴露無遺,可是神熾熱的眼神還望著你,祂也不開口安慰你,就是安靜地等你。
        每當如此,你會翻出筆記本中,那個寫好的為他祝福的禱詞,苦澀地念一遍。然後說阿們,也不想管神聽不聽這個禱告--最好不聽,你這樣想。
而你也知道,你願意這樣做,是因為你真的太在乎他。

2/3

黎明總是會來臨的。—節錄自《點燃禱告之火》,頁304
作者引用詩ㄧ百三十5-6:「我等候耶和華,我的心等候;我也仰望祂的話。勝於守夜的,等候天亮。勝於守夜的,等候天亮。」並解釋,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聖殿的朝聖者,如同看守城牆的守夜者;朝聖者對神的盼望,一如守夜者對黎明的盼望。「所以,在充滿期待中緊緊抓住神,就像守夜的,等候天亮。就像守夜的,等候天亮。」
教會有一位阿姨,她而立之年的兒子生了心理疾病,會聽到奇怪的聲音,傷害自己。雖說他從小是比較內向,但是突然間不敢出門,真是讓父母操足了心。所以阿姨看到牧師,或是我,就不斷的訴苦⋯⋯她知道必須不住地禱告,將憂慮卸給神,也知道我們聽完她的心聲,也「只能」為她的兒子禱告。

等候神是一輩子的學習,多麼老練的基督徒都還是會抱怨,都還是會想把主權從神的手上搶過來。我知道這很煎熬的⋯⋯,已到適婚年齡卻還單身的人,也很知道等候神旨意的苦楚。
在神學院的第一個學期,常有不像面對的事情。我也常默想創世記、神在第四天的創造。神創造了時間,不管多麼不想面對,明天還是會來;同樣的,不管今天多麼難熬,今天還是會過去的。



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

有關楊腓力著《禱告》的閱讀

2017/12/8
如果禱告是神與人相遇的地方,我就必須學習禱告。我的基督徒生命,大多圍繞著兩個主題掙扎:神為什麼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思而行;我為什麼沒有按照神的意思而行。而禱告正是這兩個主題的交會點。--節錄自《禱告》,校園,P17
我有時候在想,禱告最不重要的部分,會不會是我所用的話語?⋯⋯禱告使我降低防衛,向一個已經認識我的神,呈現沒有人完全認識的我。--節錄自《禱告》,校園,P37
這本書實在是催淚......是我哭點太低嗎?這段文字居然讓我眼眶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