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兩天跟新教會的許多人的自我介紹中,我都提到了自己是個內向、安靜,有社交障礙的人。我想,這次的單戀經驗也更了解自己,是個外表平淡、內心澎湃的人,也就是說,(也許這樣不好)我真的等著某個人願意深入的瞭解我,愛上我的內涵⋯⋯
問題是,我的害羞、內向,對於無法那個無法滿足我對愛的需要的空洞⋯⋯
產生了空前的恐懼。不是那種,站在空洞口就快要掉進去的恐懼,而是已經掉進去可能這個失落是沒有盡頭的恐懼。
她曾問我,就我以前的失戀經驗,有過這麼放不下的嗎?
還真的沒有,尤其,我和她根本沒有開始交往。一切,都是我的單戀。
「單戀不會給你任何東西,所以你沒辦法假裝它可以滿足你任何的需求⋯⋯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貧窮。」(頁169)原因是,單戀是一種單向的愛的給予,最殘酷的是,對方還會很明白的告訴你,她不會愛你。那麼,為什麼你還一直地給予呢?應該就是被大腦給騙了吧!
大腦告訴我(換回第一人稱好了),唯有她能滿足我對愛情的所有需求,再等等看,如果等到她真的喜歡我了,那一切辛苦都值得了!可是,單戀沒有彼此委身創造出來的安全空間,所以可能會保持對方能滿足我們一切需求的幻想。在此幻覺中,需求會偽裝成愛,有時候這樣的偽裝會持續很久。(頁168)
即使耶穌說:「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!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。」(路6:20)情感上的貧窮卻絕非是被耶穌給鼓勵的,「有時候我們會巧妙的愚弄自己,並且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,相信只要找到『這個人』,我們人生就有了意義、目的和方向,而且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。」(頁170)
換句話說,這樣的愛情其實是偶像崇拜。
並不是每個單戀都是這樣的扭曲,但單戀真的令人痛徹心扉啊⋯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,他們的愁苦必加增!(詩十六4)
她絕對沒有要我將對她的愛,視為偶像去崇拜,我相信,她也沒發現我已經往這個方向偏離過去了。或許,其實我真的不是喜歡她,而是將她視為一種媒介,讓我可以享受戀愛的感覺。比起愛她、為她捨己,真正尊重她是獨立自主的整體(而非為滿足我的需要產生的),我其實愛的,是那種戀愛的快感吧。
我有一個新的禱告:「以寬厚的心來理解這份單戀的感情。」(頁178)意即我渴望繼續愛她,用最正確、她最需要的方式愛她。那就是「放手」,反過來告訴自己的大腦,她在我的心裡是完全自由、快樂的個體,我不願意自私地在腦中綑綁她。
這份單戀的掙扎還沒結束,可是我真的希望她能夠快樂,能夠幸福。當初對她告白,就是自認能給她這個幸福;既然她認為不是我,我就接受,為她能夠幸福禱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