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我是馬拉拉>是一本自傳類的書籍。馬拉拉小姐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,史上最年輕的得獎人,2015年她才18歲。生活在被塔利班組織暴力統治的巴基斯坦地區,她勇敢的透過部落格告訴世人,史瓦特縣的女性受教權是如何受到限制、被武裝暴力所催化的扭曲的伊斯蘭教義是如何剷除異己、如何任意使用私刑等等,這些親身經歷的故事,如今透過這本書也呈現在我們眼前。
而馬拉拉的不願沉默,使她自己越來越出名,終於被塔利班組織盯上。2012年,她15歲,在校車上被蒙面的武裝塔利班份子槍殺。後來她復原了,勇氣依舊,面對世界說出每一個孩子都應有受教育的權利。
感想一,她的父親從小就教導小孩勇於發問,他自己也很積極的為巴基斯坦的和平奔走。這造就了馬拉拉的勇氣。
感想二,宗教力量會放大個人的貪婪,尤其當一個人認為他所追求的是真理,然後他的暴力行為被定義為「捍衛真理」。
感想三,馬拉拉在回憶錄有句話:「我開始理解到一支筆,以及那支筆所寫出來的文字所產生的力量可以大過機關槍、坦克車和直升機。我們學到了如何在困境中掙扎,我們也學到了當我們說話時,我們的力量有多強大。」
Bob Marley有首名曲:「Get up, stand up」,歌詞寫著:「Get up, stand up, stand up for your right.」起來,為你的權利站出來。
書本最後一大部分,是馬拉拉放學後,搭學校巴士回去的路上,遭到槍擊的故事。在槍擊發生當時,她的母親在家中聽到許多人來報信,可是莫衷一是,有的人說打到腳、有的人說打到頭,她很著急,恨不得馬上就到馬拉拉的身邊,終於馬拉拉的父親的朋友打電話過來報訊,說馬拉拉正搭直升機到大醫院就診。直升機停機坪距離她們家大約一英哩遠而已,馬拉拉的母親和一些女性還看得到一架直升機正在上空盤旋。此時,馬拉拉的母親解下頭巾,對著天空祈禱...「我們沒有警衛,祢就是我們的守護者。她在祢的看顧之下,祢要把她帶回來。」
當我讀到這句馬拉拉母親的禱告,思索良久,因為像極了基督徒的禱告。詩篇二十八篇1- 2節:
「耶和華啊,我要求告你!我的磐石啊,不要向我緘默!
倘若你向我閉口,我就如將死的人一樣。
我呼求你,向你至聖所舉手的時候,求你垂聽我懇求的聲音」
說真的,兩段禱告的性質乍看之下那麼相像!馬拉拉一家皆信奉回教,當然他們並不是將耶穌視為救主,也不知道耶穌被釘在十字架,但顯然的,回教徒所信的上帝與猶太人、基督徒信的是同一個。
基督徒最會背的經文,是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換言之,如果人們不接受耶穌的身分、救恩、工作,是不可能接觸到獨一的真神的......可是,我就要問,如書中的這些回教徒心中的平安是怎麼來的?
如果有人回答我,他們信錯了神所以他們的平安是「想像」出來的。我要反問:「你怎麼知道你的平安不是想像出來的?」就我看來,他們也是將生命交給他們心中信仰的主,也是從那位主支取鞏固心靈的力量,那麼,基督徒憑什麼說:「我們的神是真的神,其他都是假的?」
如今心理學家、哲學家告訴人們怎麼換個角度思考、自我覺察,人的心靈力量是何等的大,或是有向宇宙要求什麼的。這樣的書我也看過很多本,有些方法也很好用。例如我也經常藉由寫作去整理思緒,更深的認識自己。那麼,當人們用種種方式使自己變得更無懼、更活在當下,達到心靈的平安;基督徒就必須再問:「如果是為了更踏實的生活,人們真的需要神嗎?」
所以我相信,如果基督徒真的認為自己的信仰是獨一無二的,而自己的主才是唯一的主,那麼生活中更紮實的實踐、更深入的讀聖經,應該是比較好,要不然我們要如何站起來捍衛自己的立場?在馬拉拉的回憶錄中,能看見巴基斯坦那些極少數的基督徒,不僅是非常的弱勢,更是被激進的伊斯蘭份子殺害的對象。所以馬拉拉畫了一幅圖,她的祈禱是:和平共處。
彼此尊重,重視對方的生命與自己的同樣寶貴;對方的背景與我的,都有並存的空間。然而我總是無法忽略路加福音十二章記著主耶穌這麼說:「你們以為我來,是叫地上太平嗎?我告訴你們,不是,乃是叫人紛爭。」中東地區像這樣的迫害沒有少聽過,如今的「伊斯蘭國」同樣是曲解伊斯蘭教義的恐怖份子組織。馬拉拉主張的是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權,因為那些恐怖份子認為女性不該讀書,這也是為什麼她會被槍殺,這是她的時代、生活背景,她不停的奔跑。
那,當地同樣地區、時代背景的基督徒呢?他們的訴求又是什麼呢?我沒有讀過這類的書,也因為英文不夠好,不能讀太多國際新聞的報導。可是我覺得,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課題。那裡受盡迫害的弟兄姊妹將呼喊和平嗎?將呼喊著宗教自由嗎?呼喊著「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!」嗎?我生活在台灣舒舒服服的信我的耶穌,什麼和平、宗教自由根本是生來就有的,當然也不會特別去爭取。然而那些真的在受苦的基督徒,會認為這些重要嗎?
如果哪天我找到了答案,那也許我也找到了基督徒與世人真正不同的地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