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收聽這個Podcast的聽眾,有誰看過《上帝恩典的留聲機》這本書,就會知道司布真非常重視兒童主日學。
這跟他早年的經歷有關。他很年輕的時候在劍橋擔任教職,那段時期他在聖安德烈街教會聚會,後來也在這裡當起了主日學老師。
司布真後來回憶,他覺得無論後來他有多少事奉,他一生以當兒主老師為榮。他說,教會長期的復興,來自教導孩子認識救恩。
所以他日後牧會,就將教會的資深同工,差到兒主事奉。因為,如果不是在信仰上深深扎根,在真理上不夠清楚的基督徒,是無法給孩子直接、清楚的教導。
他曾寫下他牧會最重視培育三種人才(頁134):
一是宣教士,尤其是能成為海外宣教士;
二是能夠教導的人,尤其是教主日學;
第三,是能夠在各行各業,為上帝做見證的人
老實說,讀這本書到後來,我會有一種想法,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Mega Church聚集了很多各領域的人才,好像特別多做得成功的事工,然後主任牧師的言行啊,就會被記錄下來,變得什麼都很有道理。
多少牧者在各自的工場上掙扎,因為沒有足夠的同工,只好自己什麼都學什麼都嘗試,樣樣通結果樣樣鬆,反正應付得過去就好。
在天父的心中—好吧,這種情況應該說祂是天上的大老闆—應該看的是祂所呼召的僕人是不是忠心,在大老闆所指定的範圍裡努力吧?
說來好笑,我常常在遇到一些服事的挫折之後,有一連串的自責;在自責之後,覺得幹嘛一直罵自己,想放過自己,就會告訴大老闆說:
「唉!我就是那麼多限制,這個不會那個不會,祢自己要選我的,祢要負責。」
然後我就會算了。
可能你會說,哎呀,畢竟你都盡力了,就不用太苛責自己了!
我可能會覺得奇怪,咦?我有盡力嗎?
我就是想耍賴而已。
每個跟隨耶穌的人,和耶穌之間都會有獨特的對話吧?我真的蠻常耍賴的。
回到書本,其實這一集Podcast真正要分享的,是59章《斯托克偉爾孤兒院》,司布真牧養的都市會幕教會開設孤兒院的始末。
接續上一章58章談到司布真對於禱告會的重視,他認為:「禱告會是教會復興的燃燒之處。不是先有事工才有禱告,而是先有禱告才產生事工。」
言猶在耳,59章這個孤兒院的產生,卻跌破司布真和都市會幕教會執事們的眼鏡。為什麼呢?因為孤兒院這個事工的產生,司布真他們連禱告都沒禱告過!
有一天,司布真收到一封信,寫信者是一名寡婦,她要奉獻二萬英鎊,給都市會幕蓋一間孤兒院。司布真從沒見過這麼一大筆的奉獻,而且教會當時並沒有孤兒院,就回信給那名寡婦:因為種種原因,請妳奉獻給其他孤兒院。
沒想到,那名寡婦再寫信來,告訴司布真:「沒有孤兒院,向上帝祈求就會有;相信上帝會賜給司布真管理孤兒院的智慧和能力。」
司布真當時應該是頭皮發麻吧!當他把這件事告訴執事會時,還說:「這寡婦的負擔現在成為我的重擔。」
執事會也真的討論起這項事工,想當然耳,這一定是爭論不休、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議題。
後來司布真請大家跪下來一起禱告。
好了,各位聽友,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大大出乎我這個讀者的意料。
當他們禱告以後,上帝給他們心中同一句經文,是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節:「你餵養我的小羊。」
事就這樣成了。他們便開始使推動孤兒院這項事工。
所以你看,真有趣。這到底是禱告來決定事工,還是事工來決定禱告呢?
張文亮老師寫道,因為承擔一個孤兒院,都市會幕教會更加的重視兒童基督教教育,因為兒主的人數非常的多,使得他們必須大力地投入師資。
除了這所孤兒院孕育了許多傳福音至海外的英國宣教士,教會中的許多長執啊、聖經教師啊等等,都透過曾經在兒主服事,提升自己的屬靈戰鬥力,進而成為教會重要的核心同工。
這一章裡面提到司布真在尋找孤兒院院長的過程。我就不贅述啦~總之,後來真的找到合適的人選,他是一名牧師。張文亮老師有記錄這位牧師的一段話,應該是一段禱告詞啦,是這位牧師求神幫助他,在兒童基督教教育上面。
這位牧師有句話講到:「我相信孩子的心裡有個空間,可以接受救恩。」
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好久。不知道各位聽友覺得怎麼樣?你覺得孩子到幾歲才能受洗呢?
有人說,也許國中吧,就是他能清楚知道自己是罪人,而且足夠成熟自主承認需要救恩。
60章有繼續寫到司布真認為孩子四歲的時候就可以信主。這裡沒有提及洗禮,我並不知道所謂的「孩子四歲的時候就可以信主」是受洗嗎?還是決志?
但我也知道,不管一個人是幾歲信主的,跟他能不能結出聖靈的果子沒有關係。而且,在服事的時間長河裡,也難以判斷今天你撒下的種子,究竟有沒有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去了?
可是我也聽過一句話,說不要被人數、成績定義你的事奉,只要確知大牧人耶穌的背影始終在你前頭帶領你就夠了。
司布真講過:「我們的事奉無論多大多難,皆放在可安歇的水邊,單純地仰望主。」
嗯,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,希望這集的介紹對你有幫助,而且聽了更想買書來讀喔!掰掰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