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

《上帝恩典的留聲機》 第52章〈里斯卡的哭聲〉

HI!大家好!又到了分享讀書心得的時間。


有人問我,幹嘛把這個Podcast的節目名稱叫做「是壯不是胖」?


我是回答說,這是屬靈體質吧?網路上有很多中文的基督教裝備資源了,而且還是免費喔,如果你英文的聽和讀也很OK的話,哇,那能接收到的資源又更多。


如果吃得太多又來者不拒,就很容易靈命是虛胖的。哈哈,我想到的畫面就是胖到不喜歡動,坐著一直動嘴巴而已。


所以我就希望我們屬靈的體質是壯不是胖。裝備了真理,就可以去實踐,多好!


回到書本。〈里斯卡的哭聲〉這篇講章,對我來說,是我常常在反問自己的問題。


如果有那麼一天,我是說如果——錄音的時候,剛好是台灣新冠疫情正在嚴峻的時候,每天的死亡人數開始在上升——如果是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因為新冠病毒過世呢?


我該怎麼辦?追思禮拜能講什麼?


在不能探訪的狀況下,我可以怎麼安慰那些家屬呢?


司布真當時講這篇道的背景,是里斯卡煤礦坑發生爆炸,有142名礦工喪生。


因為司布真曾經在那裡傳福音,他立刻回到哪裡幫忙和陪伴。回到倫敦的教會講了這篇道。


這讓我想到路加福音十三章第4節,耶穌被挑戰說,西羅亞樓倒塌壓死了18個人,那是不是說這18個人比其他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?


不然他們怎麼會受到這種意外而死?


我覺得為意外的死亡找理由⋯⋯或許不一定是死亡啦,我們面對一些打擊的當下,會先有否認的狀況,合理化它,就暫時不用面對現實。


說他們比較有罪可能是什麼心態呢?我們可以想一想,但主耶穌當時是直接的回應說—


不是的!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!


耶穌要當時的聽眾在這樣的悲劇之下,思考生命的意義,永恆的課題;那麼個人的悔改是最正確的回應。


一樣的角度,司布真也透過礦坑這樣的悲劇傳福音。首先他講到的是「交托」,在世間的愛終究會有盡頭,「將你所愛放在上帝手中,你的心就會在上帝手裡得享安息。」


因為呢,「你交給上帝的,上帝為你保守—這才是你的—你要認識這真理,否則突如其來的死亡會一擊將你打倒。」


可是還活著的人還是有一些遺憾的吧?可能有些話你還想要對他說,可是他已經不在了。


司布真提醒大家務實的看待這種後悔。你今天就將想講的話,對你愛的人說吧,因為你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。


如果我今晚就死了,我留給愛我的人有什麼呢?


老實說我常常想這個問題。如果我今晚就死了,誰會傷心?當我的家人、朋友想起我,會想到一些我說過的笑話,還是我鬧過的笑話,然後笑出來嗎?


其實我最重視的吧,是家人、朋友想起我的時候,會不會想到我用我短暫的一生所事奉的耶穌呢?


容我岔個題。曾經我和一些弟兄討論過自己的追思禮拜要放什麼詩歌,哈哈。


我其實不在乎齁,反正也聽不到,更何況,如果我是真的忠心跑完今生的路程,死的時候我會很開心,而且很期待見到耶穌吧?


怎麼看待死亡,跟自己活著的時候,是不是盡力為主而活有關係。司布真提到無論你現在怎麼活都可以,但要想想,見到耶穌的時候,會不會感到羞恥呢?


司布真說:「你們可以批評任何事,只是在上帝面前,你要敢講給祂聽。」


剛剛講到那種期待、興奮的心情要見到耶穌齁⋯⋯那是一種坦然無懼的心態吧,因為我短暫的一生雖然缺點多多,至少是獻給了主。


司布真這樣呼籲在場的聽眾:「你若尚未信主,現在接受主。你若已經信主,你要喜樂。因為,從此死亡成為與主見面的驚喜,如同從睡夢中醒來,看見主。」


這句話真的很美,「死亡成為與主見面的驚喜」。各位覺得呢?


司布真在講道最後,提到一位很有自信的年輕女孩,後來患了絕症,醫生告訴她只能再活九個小時的時候,她跌坐在地上哭嚎。身邊有朋友勸她信耶穌,她說:「沒用的,太遲了。」後來她臉上帶著恐懼而死。


司布真說,這女孩預嘗了上帝的審判,罪的結局是永遠的絕望。


我覺得,在悲劇發生之後,一名傳道人最困難的,是仍然要傳講審判、使罪人認罪悔改的信息。但這也是傳道人被呼召時,神所賦予給他的責任吧?


不過注意到司布真講這篇道所引用的經文:「我的帳棚忽然毀壞,我的幔子頃刻破裂。」(耶四20)很切合當時里斯卡礦坑的狀態,也許啦,當時聽眾很感到被這節經文給「同理」了。


而不是像我一開始提到的路加福音十三章,難過的家屬一看見經文就覺得自己被罵:你看看你,還不悔改信主?


神的話說出了我的狀況,讓我得到安慰。這是我可以學習的。


即使這樣,我說不定以後也不會用這個方式講道,哈哈。因為失去這節經文在上下文的連貫性,聽完了這篇道,聽的人也不會更了解耶利米書或先知耶利米⋯⋯


我仍然覺得講員有責任義務,要先講出經文的原意,再應用到現代處境。


當我開始構思這一篇心得的時候,心中又有一個提醒是說,「繼續為還沒信耶穌的家人禱告」!一想到如果家人有什麼意外,可是還沒有信主的時候,自己心裡總是有個陰影在。唉~


我想,對聽到這集Podcast的朋友來說,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話,應該也有認識沒信耶穌的人吧?或者是哪個朋友說他受洗了、是基督徒,可是並沒有盡力為主而活。把他的名字寫下來,為他禱告,真切的求聖靈在他的心中動工。


好啦!今天的節目就分享到這裡,祝福大家靠著主在這段日子仍然安穩、享受安息。掰掰~

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

《上帝恩典的留聲機》 第49章〈什麼是信耶穌?〉

#Podcast 搜尋「是胖不是壯」
#就能收聽啦!

不久前,有個朋友在臉書上寫:「我每天就是煮飯、陪小孩、阻止小孩吵架……跟平常一樣……就夠累了,還有很多待處理的家務與工作⋯⋯」我就想,教會的弟兄姊妹在三級警戒期間,是不是也忙於家庭,而難以抽點時間讀好的屬靈書籍?那我想,就寫點讀書心得,偶爾也錄一錄音,方便大家在這段時間更加追求吧?
嗯,言歸正傳。今天是——讀書心得第1擊-《上帝恩典的留聲機》 第49章〈什麼是信耶穌?〉

司布真的〈什麼是信耶穌?〉(唯獨耶穌)這篇信息後來印刷出版,張文亮老師附註,這是感動許多人讀了信主的講章,也是譯成多國語言、傳達極廣的福音單張。我自己讀過幾次,收穫不少。像是司布真慣用「自問自答」的講道法,他列舉了一條條人們不願意信耶穌的問題,再一一回答,真的很有力!

其中提醒到我的,是有人問:「我感覺不到自己需要耶穌。」

司布真說:「你該信的是耶穌,而不是『感覺』。」

有人說:「我發現自己是罪人,需要救主。」

司布真說:「信耶穌,單純的信祂,是因為承認我是罪人,而不是發現。」

信息裡司布真一再強調信道來自聽道,而能信是因為聖靈的工作。我的體會是,「講道」是聖靈工作的一部分;人聽了有感動而願意信,這也是聖靈的工作。

福音派的講道即是如此,講員必須要講出經文之中的「福音信息」—那難擔的重擔耶穌已經負了,罪人只要將勞苦重擔帶到主前,就能得到安息;而非道德勸說,你必須要做這做那,來換取「我是神兒女」的證明。

這是講員最辛苦也最迷人的負擔。辛苦處在於,我不能將道化約成「你不⋯⋯就下地獄」;而迷人處在於,我「只能」一再地講:「耶穌說:『成了!』,祂已經完全作成」,直講到罪人伏在聖靈的感動,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,需要救主。其餘的,講員不能也不用做什麼。

回到司布真的講章。有人極力反駁:「我沒有理由信耶穌!」

司布真說:「上帝愛世人是你信耶穌唯一的理由。」

講章的收尾我也認為很有力。司布真告訴他的聽眾,未信主的人常常充滿懷疑,因這是魔鬼的試探,它要使你懷疑的信勝過信耶穌的信。你不用答辯也不用掙扎,只要站在主耶穌已經成就的救恩裡。

我個人覺得,這篇講章真的有一種完全沒理由不信耶穌的說服力。

《上帝恩典的留聲機》書中也提到司布真對於受洗者的要求很嚴格,在287頁,大意是說,通過初信造就班的慕道友,受洗前會與司布真一對一面談,司布真通常問三個問題:

1、你是否真正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,清楚知道自己的罪人嗎?深知十架的救贖嗎?
2、願意改變自己來討主喜悅嗎?願意與人分享福音嗎?
3、知道因信稱義,不因行為稱義的真理嗎?

我看有位傳道在臉書上分享:如果天天有好多人信主,進入教會有多好?他是對使徒行傳中五旬節聖靈降臨過後,耶路撒冷的情形很嚮往。但對我來說,如果活石教會一天就湧進—不用太多人,說50位就好—有50位決志,然後持續個7天,我會很煩惱「怎麼牧養」(門訓)?

也就是說,我一點也不羨慕一次有很多人決志的場面。姑且說「門訓」是從一個人決志帶進受洗班開始好了,那麼讀完受洗班教材的過程(約二~三個月),有些人當時決志的熱情就會退去,就淡出了。受洗班結業後,再和傳道人面談,確認是否有真信心?願意持續委身嗎?可能又有人退縮了。

不過,更多數的人是在受洗以後就離開教會了。或許是覺得,已經受洗那就是對神對人有個交代了,那我就繼續本來的生活習慣。

我讀斯托得牧師的書,他常常提到基督教教育的重要性,真的很認同。教導人們怎麼過聖潔的生活,很需要更多弟兄姊妹投入。

司布真在教會中有設立長老,負責門訓、教導的重要工作。我認為,開佈道會,舉辦活動來傳福音是必要的,而建立門訓系統、培養教導的人才,也是教會重要的「超前部署」。以我這個保守的性格來說,把後者打造好會是優先選項吧?

好啦,今天的心得就分享到這裡,祝福大家靠著主在這段日子仍然安穩、享受安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