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際上進行這本書的讀書會,發現最大的問題是,對於出現在生活周遭的藝術,或是藝術家(而且是基督徒)大致是不陌生,可是沒有進行什麼觀察過。並且還要與信仰做對話?那更是少之又少。所以,我個人覺得,要一起讀這本書,選擇同伴是很重要的,要不然很快就沒話可講。
可是我又覺得,這本書最好(非常適合)開讀書會,只要找到對藝術有點涉獵的夥伴,相信能聽到許多精彩的洞見。因為,這本書並不見得需要讀者去想,我該怎麼實踐—當然鼓勵基督徒買下藝術品(基督徒藝術家的作品),這是實踐啊—不過,對我而言,我不太認識基督徒藝術家,也不知道有哪些作品能支持。光是知道,的確有這樣的藝術家弟兄姊妹,就覺得很大的進展了。
讀這本書,或許也不需要太快去想,該怎麼推動教會重視藝術,而且牧養藝術家,因為呢,還是要說,光是知道有這個平時被我們忽視的禾場,就是很夠的第一步了。
如同本書的第一章探討的,教會的「有用論」—除非這對教會增長有幫助,或者讓會友更愛來聚會,其他的,一律都視為無用。例如,一首美麗的歌,歌詞用來傳福音這樣是有用;一幅美麗的畫,只要有表達聖經故事就是有用,其他畫家的高超技巧都是無用。可是,藝術家所看見的,不是有用無用,而是嘗試看見神創造的本質,神的巧思,是美的。生命是神所賜的禮物,神說生命是好的,並不是因為生命有用,而是這是祂所造的。
那作為讀者,我們再回頭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、教會生活,是不是太過吝惜對神的讚美⋯⋯只因為神將其創造出來?
如果藝術,是幫助我們從神的眼光去看;而藝術家,是提醒我們神的教會充滿許多可能性呢?
最後一章很喜歡,提到牧師傾向琢磨所說的字句,使說出來的話是清楚的指示句。我想,這意思是,講道的人,勢必帶著較大的說服力和說理。可是,藝術家傾向不同的思維(或是材質)去表達,這對習慣陳述性語言的牧師(和教會),因為缺乏可掌控的穩定性,就會對藝術處處小心。
深呼吸~
聖靈是最偉大的藝術家,我在想,也這樣禱告,教會明天開始,捨棄過分的有用論,擁抱創造的各種奇幻可能性吧!